每个生活的碎片连起来配上音乐就成了诗

Call me by "your" name。这个拗口的名字,甚至在搜索的时候几番错输成Call me by "my" name。可能是因为对Garnet Crow的《Call my name》太熟悉,以至于与这个影片的名字混淆。

若说Call My Name是对情感与关系感到不安彷徨时,依靠对方呼唤自己名字从而确认自己存在的溺水前的救命稻草,Call Me By Your Name则是,只属于Oliver和Elio之间的默契游戏,是爱人之间的喃喃低语。当我用自己的名字叫你的时候,有一种来自于语言学的奇异的震颤,仿若在那一瞬间,彼此的肉体间交换了灵魂。我属于你,你也属于我。我们都是彼此的一部分。

《廊桥遗梦》里有一段男主的自白印象很深:“我们相遇后,我的内里产生了第三个人。我一直带着他在走。”每段珍贵的邂逅大约正如是。我爱的人,改变了我自己,产生了介于你我之间的第三个人。他像你,也像我,是只有我们共享的回忆。

Call Me By Your Name描绘的大致也是这样的故事。1983年夏的暑假,教授的学生Oliver与教授的儿子Elio坠入爱河。他们之前都不是同性恋,可偏生被对方吸引。都误解对方讨厌自己以后,彼此的心意在试探中得到了确认,而初夜过后各自流露出的喜悦和不安,都真实且自然。看上去开朗外向的Oliver其实心思细腻,向17岁的Elio反复确认自己的行为没有伤害到他,给予他最大程度的体贴与尊重。而年少的Elio则更少地考虑现实,只是敏感地品味着Oliver的一言一行与自己身体的变化。很有隐喻意义的情节是,他从郁郁葱葱的桃子树中摘下几颗新鲜多汁的桃子,躺在脏兮兮的地下室的床铺上,用手指使劲抠挖出汁液过后,又不甘心地用它抚慰自己,以证明自己男性的自尊。在感到羞耻后他会抱着Oliver哭泣,却又在夜里依旧热烈地靠上他的身体。盛夏成熟的果实,明亮炙热的阳光,闷热缓慢的午后,清澈冰凉的河水,随风静止的绿叶,精瘦裸露的躯体。浓烈的爱意与身份意识的矛盾纠缠在一起,在一个少年和一个青年的心头冲撞,却各自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尽管分开两年后,Oliver迫于现实而订婚。一个雪天,Elio与他打完电话,便哭坐在炉火前,一个漫长的长镜头,拍下了他由哭到笑的全过程。那笑容里充斥着夏日气息的回忆,可是想起了他身为教授的父亲与他所说的话?

We rip out so much of ourselves to be cured of things faster that we go bankrupt by the age of thirty.

And have less to offer each time we start with someone new.

But to make yourself feel nothing so as not to feel anything...

What a waste.

...

Right now there's sorrow, pain...Don't kill it. And with it the joy you've felt.


这是来自高知家庭的鼓励与尊重型认知教育方式,哪怕放到现在都是先进的,更不论离同性恋从疾病名单中去除才不过十年的1983。



既是情节较弱的文艺片,情绪则是重点。而为了渲染情绪,画面和音乐都非常加分。影片多次运用到的虚焦,对焦远处的人物而虚化近处人物的背影。以及,所有或跳跃或舒缓的音符与旋律,成功地将片段化的画面衔接在了一起,仿若真的成了一首浪漫诗。

这是影片另一个触动我的地方。它用这些技法营造出了一个缓慢悠闲的小镇生活,里面没有城市的冰冷忙碌与阴谋欺骗,只有诗性,果香,阳光与爱。它展示了一种可能性:若你有丰富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即便生活琐碎,你也能将它们配上滤镜与音乐连在一起,将每个动人的细节谱写成诗。


 
© andata7|Powered by LOFTER